
郝芳,內蒙古赤峰市人,石油地質學家。1986、1989和1995年分別畢業于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獲礦產普查與勘探專業,獲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1989年7月留校任教,1998年4月至1999年4月在美國地質調查局進行合作研究。先后獲青年地質科技“金錘獎”、中國青年科技獎,1996、1997年分別被評為湖北省和國土資源部跨世紀學科帶頭人和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999年開始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2000年起作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在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工作,2001獲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并被科技部等四部委授予“九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計劃先進個人,2004年入選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05年至2010年任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學術委員會主任,2007年至2010年任油氣資源與探測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2010年12月至2017年1月任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黨委常委、副校長,2017年1月任188金寶慱亞洲體育官網黨委常委、校長。201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地質學會石油地質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基金委地學部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教育部科技委資源與環境學部委員、AAPG Bulletin副主編、《中國科學:地球科學》等學術期刊編委等職。
長期從事油氣成藏機理研究。在超壓盆地油氣成藏方面,證明了超壓對不同生烴反應的差異抑制作用、建立了超壓層系油氣聚散模型、揭示了壓力-應力耦合控制的油氣幕式快速成藏機理及其有利場所和識別標志;在疊合盆地油氣藏保存和改造方面,闡明了隆凹變遷過程中油氣的差異散失機理和原地保存條件、揭示了高溫條件下原油裂解和熱化學硫酸鹽還原反應的多階段演化機理及其對油氣組成和儲層物性的影響;在頁巖氣富集機理方面,論證了頁巖氣地球化學異常的原因和機制、提出了復雜構造條件下頁巖氣的富集和貧化模式。